首页 > 文章详情

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

作者:
余晓敏 潘毅
出版日期:
2009年7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8846字
所属图书: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消费革命”(Davis,2000)。当消费社会在当代中国逐步形成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消费也成为建构社会身份、形成社会分层的崭新机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融入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强化。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7-10/16/content-9064770.htm。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消费对于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预期,消费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必然更加凸现消费对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余晓敏:

潘毅:

文章目录
·导言
·理论回顾 建构工人主体性的生产与消费空间
中国的消费革命和消费主体的诞生
  • (一)消费的城乡、地区、阶级差别
  • (二)消费主体的诞生
  • (三)消费欲望的制造
·新生代打工妹 困境中的消费主体
·新生代打工妹的生产主体性
·新生代打工妹的消费主体性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