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苏联解体后图瓦共和国内的民族关系

作者:
〔俄〕斯蒂凡·苏利万 刘能 马戎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4610字
所属图书:
我看俄罗斯——一位女人类学者的亲历与思考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从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寻求独立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南西伯利亚地区图瓦自治共和国(Autonomous Republic of Tuva)内的民族关系。文章的主旨在于考察图瓦共和国经济上对俄国的依赖同建立在一种非俄罗斯的(non-Russian)或反俄罗斯的(anti-Russian)自我意识之上的文化—政治自决(self-determination)之间的冲突关系。由于这一领域最新研究的缺如,因此,文章第一部分仅仅提供了一些基本数据以及俄—图关系的历史概貌,即殖民化(colonization)、苏维埃化(Sovietization)和苏联解体后的民族关系紧张状况(ethnic tensions)。有鉴于此,本文将按以下几部分来分析最近民族关系的动力机制(dynamics):俄罗斯传媒的煽动性报道、当地政府的政策、来自蒙古的影响和佛教徒的宗教复兴主义(revivalism)、酗酒和青少年犯罪,以及经济因素和民族主义运动。尽管最初是想对一个默默无闻的偏远地区的民族关系做一种描述性的,然而又是系统性的评述,文章同时也注意到了那些已经分化形成的主导民族集团(dominant ethnic groups)这样一个当地特定的社会因素。最后,文章认为,考虑到图瓦共和国在财政预算上对俄罗斯的极大依赖和民族关系所蕴含的不稳定性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因此,完全的独立自主,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

俄罗斯苏联解体民族关系图瓦共和国

作者简介:

〔俄〕斯蒂凡·苏利万:俄国和西伯利亚事务研究员,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

刘能:

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1968~1973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插队,1973~197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机系学习,1979~1982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1984年、1987年获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90~1991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年、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同时受聘为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贫困问题等。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2004,北大出版社)、《民族社会学导论》(2006,北大出版社)、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2008,中国藏学出版社),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2011,香港大学出版社)等。

文章目录
·引论
·历史概要
·Perestroika和后苏维埃时期的发展
·民族关系的当前状况
·来自蒙古的影响
·佛教的复兴
·酗酒、青少年越轨和犯罪
·经济和民族关系
·结论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