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作者:
方文
出版日期:
2004年7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字数:
718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学年鉴1999~200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篇评论所依赖的概念框架,是杜瓦斯(旧译多依斯,Diose,1986)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分析和解释水平的经典阐述对其概要的中文介绍,可参考《社会行动者》第7章(方文,2002a:124~125)。。作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理智复兴的基本理智资源之一,欧美社会心理学在过去30年中的研究进展,也一直受到中国社会心理学者的系统关注。乐国安(1997)和周晓虹(1993)等一直致力于有关欧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引介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方文(2001)力图在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理智视角之外,构造学科演化的学科制度视角,并尝试以之为分析框架,来解释社会心理学主流历史话语的建构和再生产过程(2002b)以及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理智复兴(2002c)。

关键词:

组织行为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作者简介:

方文:196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方向和宗教社会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范式、群体过程和群际过程、宗教群体。完成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8、2011年)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3、2008年),出版和发表《中国社会转型:转型心理学的路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转型心理学:以群体资格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和《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等论著。获得奖励如下:《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8月);《社会行动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11月);《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获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5月)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百项精品成果奖”提名奖(2008年5月)。

文章目录
·有关个体内过程的研究
有关人际和情境过程的研究
  • 1.中国人的人际信任过程
  • 2.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动力学
·有关社会位置和群体过程的研究
·有关意识形态过程和群际过程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 研究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