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灾害的再生产与治理危机——中国经验的山西样本
作者:
张玉林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21016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9.78-99
陈涛
崔凤
摘要:
能源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造灾”的过程。尽管这种典型的“人祸”具有可预见性,但是本文通过对山西省的相关状况的考察表明,由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诸多缺陷交织到一起,使得造灾的动力巨大,从而将山西的大地肢解得“触目惊心”“山河破碎”。同时由于有效的救灾机制难以形成,导致灾害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受害区域和人数增加。而当对那些丧失了生存基础的农村居民的救助遥遥无期,“治理危机”实质上意味着生存危机,如何消除这种危机成为异常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经验
“矿山地质灾害”
灾害的再生产
山西农村
治理危机
作者简介:
张玉林: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相关报告
法社会学研究(民间法、习俗)
中国体验:精神嬗变的观景之窗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在时代演进和社会变革中探寻中国青年的发展规律——廉思课题组青年研究回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与经验
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
时代呼唤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
后发国家面临的挑战——来自中国的经验
刘易斯转折点与中国经验
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是“矿山地质灾害”
·
灾害的制造 煤炭开采与“矿山地质灾害”
·
灾害的治理 “惠民工程”的拖延与变形
·
结语 如何理解“治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