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信任与社会信心

作者:
李友梅 翁定军 张文宏 张海东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
报告页数:
38页
报告字数:
24540字
所属图书:
上海调查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根据社会质量理论,社会信任是一个衡量社会质量的重要维度。近年来,食品安全、医疗安全、公共交通安全以及个人隐私安全等诸多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曝光,使得人们的社会信任受到了严重影响。以上海为例,2010年12月15日下午2时15分许,上海静安区胶州路728号的一幢28层民宅发生严重火灾,造成42人死亡,引起社会巨大震动;2011年4月11日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嫌将白面染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曝光,引起舆论哗然;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十号线豫园往老西门方向的区间隧道内5号车追尾16号车,造成数百人受伤,再一次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除此之外,在全国的不同地方,公共安全事件的频发以及人情冷漠、诚信危机、信用贬值、人际冷漠、信任恐慌等现象使得信任危机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新白领作为一个特定的人群,他们对社会安全的信任程度是怎样的,他们对于政府工作的信任态度是否因为这些公共安全事故的频发而间接受到了影响?总的来说,社会信任是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根基,也是维持社会秩序、加强社会团结、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因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信任面临怎样的困境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李友梅: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翁定军:

张文宏: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分别获南开大学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上海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经济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研究方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分层流动的和谐互动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Social Network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为《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城市白领新移民研究》(合著)。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文章目录
对公共安全状况的社会信任
  • (一)社会信任的困境
  • (二)对不同领域公共安全信任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个人、群体、国家的社会信任
  • (一)对个体的社会信任
  • (二)对群体的社会信任
  • (三)对国家的社会信任
  • (四)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社会信任
公民政治参与意识
  • (一)政治权利意识
  • (二)民权意识
  • (三)监督权意识
对上海未来公共服务的信心
  • (一)住房保障服务
  • (二)社会保障服务
  • (三)医疗卫生服务
  • (四)教育服务
  • (五)公共交通服务
  • (六)人才服务
  • (七)每一个人的发展机会
  • (八)生态安全
  • (九)食品安全
  • (十)财富与收入的分配
  • (十一)工作与就业机会
对未来社会形势的信心
  • (一)对利益格局的判断
  • (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
  • (三)对未来楼市走势的预期
  • (四)对未来家庭生活状况的预期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