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粤东畲族族群认同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结论

作者:
谌华玉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7367字
所属图书:
粤东畲族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族群认同既包含根基性或原生性的情感认同,也包含实用性或工具性的功利认同。族群是一种以主观选定操控的客观文化特征为凝聚旗帜的社会组织方式;族群认同本质上是以原生纽带为基础、以资源划分为目的的工具性认同;族群原生纽带,即族群客观特征尤其是其文化因素的变迁,不会影响到族群边界的存续和发展,只要社会结构及其族群组织尚存,人们就会在社会互动中保持族群认同,并由此产生、维持或创造区分我群与他群的边界标志。
关键词:

传统文化族群认同族群理论族群边界

作者简介:

谌华玉:1964年生,四川眉山人,博士,汕头大学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1989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992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任教于广东省汕头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2002年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职攻读文化人类学博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目前从事高校英语专业语言、文化和文学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文化认同与后殖民主义英语文学。曾合编出版英语教学类书籍2部,发表语言、文化、文学研究论文十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关于族群概念的研究总结
·第二节 族群理论在田野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第三节 村落层次上的族群认同与文化变迁
·第四节 关于田野调查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