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孤岛,指的是那些在地理空间上与其族群文化母体相对隔离,而在文化特征上又与其周边族群处于某种疏远状态的人群聚落。这些人群所处地理空间相对孤立,居住人口相对较少,在与外界的交流中,在语言、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保有自身的特色,保持自己族群的认同。不过,本文所指的族群孤岛,更主要的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与世隔绝的社会文化单元,它们与其文化母体以及周边人群仍然有所接触,它们的孤立,往往只是体现在外在形式上的与其他人群的疏远和隔离。就此而言,这个概念与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些人类学者所设想的那种社会与文化孤岛是有所不同的。20世纪60年代以前,族群常被人类学者设想为在相对隔绝状态下发展起来的文化和社会单元。这种设想实际上暗示了族群之间的人种差异、文化差异、社会分离、语言障碍以及自发而有组织的敌对等分离状态,族群也因此被作为与世隔绝的社会孤岛来加以描述。参见Barth,Fredrik.1969.Introduction,in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t. 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pp.9-38。(挪威)弗里德里克·巴斯著《族群与边界》,高崇译,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