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作者:
杨华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1635字
所属图书:
华中村治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4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5.25-48
摘要:
本文讨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农经济。首先,本文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概念,并解释了小农经济在中国没有灭亡的原因。其次,本文讨论了小农经济的基础、结构、功能,并结合当前中国的历史社会条件,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出路。最后,本文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又讨论和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方法论。
关键词:
经济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作者简介:
杨华:
杨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阶层分化与农业治理。
相关报告
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
村域经济:特征与运行机制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农业生产与经济结构变迁
周家庄:人民公社遗产的新启示
为谁的农业现代化
小农经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
潘家湾自然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江苏射阳县联耕联种的启示
中国小农“多元经营的家庭生计”
文章目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基础
(一)集体土地所有制与家庭承包责任制
(二)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
(三)新型农村家庭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结构
(一)经营形式:“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二)分工模式:“半工半耕”结构
(三)农业类型:“老人农业”与“家庭农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功能
(一)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
(二)发挥生产资料、社会保障与粮食安全功能
(三)具有“蓄水池”与“稳定期”功能
(四)保障大部分农民家庭分享农业增加值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出路
(一)建立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和社会服务化体系,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为小农经济提供组织保障
(二)鼓励农村土地自发流转与中等规模“家庭农场”经营
(三)警惕地方政府推动大规模土地流转与资本下乡经营农业
余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研究的方法论
(一)唯物论
(二)整体论
(三)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