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转型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为例
作者:
张金俊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9426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9.218-227
陈涛
崔凤
摘要:
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在转型期安徽两村的“环境维权事件”中,国家与农民关系主要表征为地方政府、村级政权同污染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常常以“污染合理”与“不出事”两种逻辑在场,两村农民在“生存主义”与“风险最小”两种逻辑的支配下似乎只能发出微弱的杂音,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地方政府来解决威胁他们基本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
国家与农民关系
安徽两村
环境维权事件
作者简介:
张金俊: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
相关报告
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
文章目录
转型期安徽两村的“环境维权事件”
(一)皖南吕村的“环境维权事件”
(二)皖北田村的“环境维权事件”
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中地方政府在场的逻辑
(一)“污染合理”逻辑
(二)“不出事”逻辑
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中农民微弱声音的逻辑
(一)“生存主义”逻辑
(二)“风险最小”逻辑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