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亲迎的“三区论”——费孝通有关亲迎婚俗研究的再分析

作者:
齐钊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
报告页数:
203页
报告字数:
149296字
所属图书:
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正如本文一开始提到的,费孝通是用自己的行走和书写去不断认识、理解和解释中国社会的。既然是书写,自然与他的文字能力有关,文字能力的获得又往往与他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介绍费孝通所受的教育与他的书写生涯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书写生涯开始与逐步推进的情况。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齐钊:齐钊,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城乡社会学方向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兴趣包括对费孝通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研究以及对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的研究。

文章目录
导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既有研究及其不足
  • (三)研究预期与内容
  • (四)研究路径与过程
亲迎“三区论”的多元背景与网络
  • (一)始于中学且逐步推进的书写
  • (二)顺利与曲折交替的求学经历
  • (三)早年经验与地方文化传统的濡化
  • (四)导师吴文藻的熏陶与指导
  • (五)顾颉刚及古代地理沿革史的启发
  • (六)文化传播论与文化功能论的糅合
  • (七)潘光旦、派克、王佩铮及史禄国的影响
亲迎“三区论”的能指与所指
  • (一)亲迎婚俗的定义与近代的地理分布
  • (二)亲迎区域的形成及其与移民的关系
  • (三)亲迎区域的地理及社会限制
  • (四)亲迎婚俗传播的解释
  • (五)亲迎婚俗起源的假设
  • (六)亲迎“三区论”的由来
“三区论”的中断、延续与补充、发展
  • (一)实地调查与方志研究的张力 早年方法的中断
  • (二)民族研究与学术反思的激发 早年方法的延续
  • (三)“三圈说”的理论背景与核心内容
  • (四)“三圈说”的历史追溯与谱系建构
  • (五)“三区论”与“三圈说”的比照分析
  • (六)照搬与模仿“三圈说”的失误
  • (七)遗忘与忽视“三区论”的遗憾
  • (八)费孝通对其早期方法的发展
  • (九)以方志为研究材料的再尝试
结论与思考
  • (一)多元因素、多重影响与多样性
  • (二)个体、结构与历史的关系
  • (三)“补课”与社会学、人类学重建的基础
  • (四)《亲迎婚俗之研究》应被重视和重新研读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志中亲迎婚俗的记载情况
  • 亲迎区
  • 半亲迎区
  • 不亲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