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深度思考:农村环境恶化与全面水危机
作者:
李楯
出版日期:
2012年4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2381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4.19-45
自然之友
杨东平
摘要:
官方公布的环境状况日渐好转,但有关检测指标问题和环境事故却使人们的心情难以放宽。2011年,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局势都显现某种扑朔迷离的景象。从结构与规制看中国发展中问题特殊的一面,会使我们对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原因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唯有行动方能改变现状,实现人类的自救。
关键词:
农村
污染
中国特色
生态恶化
水
行动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楯:
法学家和社会学家。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做制度研究,也做些性别研究和文化研究。媒体评论:是专家,也是行动者。
相关报告
社会行动的意义:三种模式的比较
环保部没有起诉紫金矿业发人深省
34家环保组织呼吁:关注IT产品制造的重金属污染
2007年:科学发展看环保
长株潭城市群PM
2.5
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
基于最低交通需求的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研究
湖南农村水环境污染调研与防治对策
追究“苹果”供应链污染呼唤绿色消费行动
论人水和谐
“中国特色”的哲学视野与本土学术话语的建构
文章目录
新数字,新解读
(一)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
(二)大气污染与酸雨
(三)土壤污染与耕地减少及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
(五)辐射,及其他污染
(六)生态:森林、草原与生物多样性减少
(七)气候问题
农村——“中国特色”
(一)农村: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
(二)农村的污染与生态恶化原因
(二)农村:与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并行的衰败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水——生存之本
(一)水问题:生存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
(二)水问题背后的深层结构性、体制性原因
(三)法治、善治及“流域管理”——应对水危机的另一种思路
·
关键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