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从社会组织到慈善组织: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

作者:
王名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866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组织(1978~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以及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的公益慈善的蓬勃发展,进而聚焦于2016年出台的《慈善法》所催生的一种新形态的社会组织——慈善组织。随着《慈善法》的施行和慈善组织的发展,一个建立在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和慈善大数据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形成的国家—社会关系新体制逐渐落地,社会组织的发展进入以慈善组织为主体的新时代,一个以公益慈善和社会价值为主流、社会组织与政府及市场协同发展的国家—社会关系新格局将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

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国家-社会关系

作者简介:

王名:博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非营利评论》(中英文版)主编。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2001)、《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2008)、《社会组织论纲》(2013)、《建言者说》(2013)、《非营利组织管理》(2015)《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中国社会组织1978~2018》等专著。获得的主要奖项:2013年度责任中国“公益思想奖”;2013年度“慈善事业推动奖”。

文章目录
·导言
·数量增长的趋势及其特点
·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三大力量
公益慈善的蓬勃发展及其特点
  • (一)社会捐赠增长迅速
  • (二)慈善类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 (三)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迅速普及
  • (四)企业社会责任不断增强
  • (五)公益创新空前活跃
  • (六)公益研究的学术阵营正在形成
《慈善法》——全新的制度建构及其革命性作用
  • (一)制度共识:贯穿于立法中的八大理念
  • (二)制度架构:信息公开基础上的新制度
  • (三)革命性作用:把慈善组织交给社会
国家—社会关系新体制及其建构
  • (一)国家—社会关系新体制
  • (二)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过渡
  • (三)推进新体制建构的两种力量
  • (四)体制改革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