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时间中的社会政治: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进过程——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

作者:
申秋 熊跃根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38页
报告字数:
33487字
所属图书:
社会政策评论(总第七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农村扶贫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工作重点,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近年来,以精准扶贫政策为基准的脱贫攻坚是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多部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格局。本文提出了“中国的扶贫政策是如何演变的”这一核心问题,从扶贫政策对象的“目标瞄准”这一主要机制出发,回顾了中国扶贫开发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了当前精准扶贫的内容及政策体系,从制度变迁中政策变化的逻辑对“精准扶贫”的政策意涵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农村扶贫历史制度主义精准扶贫演进过程

作者简介:

申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助理研究员。

熊跃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农村扶贫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目标瞄准机制的形成过程
  • 1.粗放式扶贫: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的极端贫困和制度基础形成阶段(1949~1977年)
  • 2.瞄准农村集中贫困地区: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阶段(1978~1985年)
  • 3.瞄准贫困县: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年)
  • 4.瞄准贫困村:“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年)
  • 5.瞄准贫困户:精准扶贫阶段(2013年至今)
农村扶贫政策目标瞄准过程的分析: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 1.扶贫政策变迁是国家和农村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
  • 2.扶贫政策目标瞄准的变化来自对问题的回应机制
  • 3.扶贫理论和观念的变化要求农村扶贫政策的创新
新时期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关键时间中的社会政治
  • 1.精准扶贫的目标、手段和组织机构
  • 2.精准扶贫的实现手段
  • 3.精准扶贫的行政体系
  • 4.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
  • 5.扶贫政策的实践步骤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