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与国民政府——以抗战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张静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7353字
所属图书:
中国近代民间组织与国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是一个国际学术组织的中国分支。抗战爆发后,这一以“努力国民外交”为诉求的民间组织,为维持对外交往活动,求助于国民政府中枢。由于太平洋国际学会所召集的会议关注中日战争等重要议题,因此引起蒋介石、王世杰等人的重视。他们将此民间组织视作战时与美英进行联络,了解其政策与舆论,扩大国际宣传,争取国际支持与援助的一个孔道,因此重视会议,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们密切地关注该组织的会议讨论,甄选中国代表,为其对外言论制定指导方针,使之紧密配合政府外交工作。而自抗战后期起,国民政府间与这一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渐趋恶化,最终影响到该组织中国分会的存灭。

关键词:

抗日战争国民外交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

作者简介:

张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学士)、南开大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发表作品有《国家与社会》(主编)、《利益组织化单位:企业职代会案例研究》、《法团主义》、《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主编)、《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主编)、《社会冲突的结构性来源》、《社会组织化行为:案例研究》(主编)等。

文章目录
·以“努力国民外交”为诉求的民间团体
抗战期间的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与国民政府
  • 1.1939年底的弗吉尼亚海滩会议
  •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蒙特朗布朗会议
  • 3.二战结束前夕的弗吉尼亚温泉会议
·渐行渐远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