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检视

作者:
出版日期:
2015年7月
报告页数:
47页
报告字数:
27353字
所属图书:
本土化与土生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纵向的历史视角来审度,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中断-逐步引进-试点探索-全面发展”五个时期。除去民国时期的“初步探索”和改革开放前的“全面中断”,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仅有30年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的“初步引进”,到21世纪初实践领域的“试点探索”,再到当前的“全面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实现了后生快发式的跃迁,被学界誉为“社会工作的春天”。在短暂的30年时间里,舶来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不断地与中国本土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脉络等相融合或相排异,实现了跨地域和跨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研究、专业化和职业化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全球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借此或可以说,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本土化的过程,而本土化则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实质上是追求一种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契合性,最终目标指向是“去欧美化”和“再中国化”。当然,由于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历时短暂,当前其本土化元素有的已经形成,有的正在形成,有的还有待形成。在这样一个社会工作大发展和大繁荣的进程中,我们有必要使用社会工作的“反思批判”精神对本土化的产物进行检视,找出其积极的元素同时规避其消极元素,以推动其健康发展。由于社会工作本土化主要分列在教育、职业和专业化等领域,因此,我们将分别从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模式、社会工作者生命故事和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等方面进行检视,以期诊断优劣。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检视
  • (一)个案高校1 体制转型模式及其检视
  • (二)个案高校2 优势专业依托型模式及其检视
  • (三)个案高校3 点缀型模式及其检视
社会工作职业本土化检视
  • (一)上海 政府主导型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及其检视
  • (二)深圳 市场竞争型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及其检视
  • (三)万载 政府包揽型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及其检视
社会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叙述与探究
  • (一)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生涯与心路历程
  • (二)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回顾与反思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