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费孝通的小城镇研究与日本的内发型发展论
作者:
陈志勤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22344字
所属图书:
深入与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37-59
沈关宝
张江华
摘要:
费孝通的乡村社区研究、差序格局、小城镇理论、区域发展研究、文化自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思想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不仅对国内的人文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国外研究中国社会文化的学者特别是日本社会学研究者也有很大影响。日本社会学家鹤见和子把费孝通的理论和方法上升到普遍化的高度,使之在日本发展为可应用于多学科研究的“内发型发展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对费孝通思想进行时代性和普适性的思考,得到对中国文化自知性和自主性的认识,以及对中国本土化理论建设与应用的启迪。
关键词:
费孝通
小城镇研究
内发型发展论
现代化论
作者简介:
陈志勤: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副教授。
相关报告
土地:一种总体性社会事实的研究视角
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四种类型:以费孝通为例
费孝通与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国化——江村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本土化问题意识与文化自觉——从费孝通江村调查谈起
从“江村”经由“乡土”到“文化自觉”——以现代人类学的视角重读费孝通
江村调查: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差序格局”的本意与延展
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区域——谈费孝通的微型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其反思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之我见
胡荣教授与中国社会学
文章目录
·
前言——鹤见和子和“内发型发展论”
费孝通的小城镇研究与内发型发展论
(一)内发型发展论的特点
(二)关于“地域”、“传统”、“第三体系”
对内发型发展论的解说、运用与费孝通思想
(一)川胜平太对内发型发展论的解说
(二)日本运用内发型发展论的研究
(三)中国运用内发型发展论的研究
·
结语 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超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