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作者:
沈关宝
王慧博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7291字
所属图书:
深入与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150-157
沈关宝
张江华
摘要:
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了城市化不应该是城市吞噬农民的过程,城市化也不应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而应促进失地农民“全面发展”,发挥农民在城市化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从农民失地的深层次原因和失地农民的边缘化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失地农民
土地所有权
边缘化
作者简介:
沈关宝:
海南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王慧博:
女,生于1979年,河南人,社会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三农问题、犯罪问题、社区问题。
相关报告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农村土地产权研究综述及雨山村调查研究概况
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
集体:名义上的所有者
社群、地景与土地权利
权利的呈现:“分田”与“林改”
江西省雨山村调查研究结论
两权分离的土地与村落共同体的衰落
土地所有和土地使用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口迁移
文章目录
农民失地的深层次原因
1.集体产权缺陷
2.农地征用过程中的零和博弈
3.征地过程不规范、不透明
4.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体制原因
失地农民的边缘化
1.“边缘人”就业面临困境
2.社会保障制度缺失,“边缘人”角色转换的核心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3.“边缘人”市民意识淡薄
对策和建议
1.尽快解决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问题,建立产权明晰的农村土地制度
2.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在法律上的外延,杜绝滥征土地现象
3.完善农村土地征用的补偿制度,合理安置失地农民
4.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