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华文学校:象征与希望

作者:
出版日期:
2012年10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3374字
所属图书:
泰国北部的云南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之所以能顺利进入新村,展开调查,也与沟通、交流的顺畅无碍密切相关,“孤军”成员虽去国离乡五十载,依然是乡音无改。笔者来自云南,故用家乡方言与之谈话、交流,备感亲切,加之平素与云南大致相同的饮食及风俗习惯,也使我真切感受到名副其实的“泰北小云南”。而“孤军”第二代以及现今村中年轻人在熟练掌握泰语的同时,亦能轻松使用云南方言对话、基本读懂中文报纸,却使我颇感兴趣。要知道,新村四周均被泰族村寨“包围”,换言之,离开新村,至少在附近范围内,华语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华文教育为何能够代代相传,其动力何在?华文学校如何运作?而在不同代际的华文教育中,学生的华语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是否有所转变?作为客观的文化特征,华语又如何反映、表现族群认同?华文教育对其族群形成的作用如何?因之,本章即试图通过对新村华文学校建校历史、师生来源、教学情况的描述,对华文教学作为文化传承及语言工具的意义加以分析,借此透视该族群文化、认同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

文学新村华人教育华文学校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军队办学,坚持不懈
·学校运作,师资经费
·教学困境,力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