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做社会治理和社会善治的先行者——以云南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实践为例
作者:
何增科
出版日期:
2014年1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字数:
3119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三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1.17-20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
明德公益研究中心
王名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和善治的概念在国际社会逐渐流行起来。在关于治理的各种定义中,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更具代表性。其定义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与政府行政管理和工商企业管理不同,治理的概念及其特征尤其适用于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公共部门、私人经济部门和第三部门在内的各种公私机构和个人都能在规范行为、提供服务、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作用;社会管理是一种过程,是对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协调和服务的过程;社会管理不能等同于社会控制或监控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离不开法律规制,但更离不开平等沟通、协商对话、协调、引导、优质服务等柔性办法,没有协调和服务做基础,单纯的规范行为很难奏效,社会管理需要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社会管理是多元行为主体力求通过持续的互动合作维持正常交往的一种过程而不是一整套规则的简单叠加。正因为社会管理尤其需要治理理念的指导,社会管理尤其契合治理的特征,所以学者们更愿意把以治理理念为指导的社会管理称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在一个既定的空间范围内由多元行动者运用各自权威对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协调和服务的过程,其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维持社会秩序。
关键词:
云南
社会治理
社会善治
作者简介:
何增科:
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博士后导师, 政治学博士,河南灵宝人。
相关报告
平安浙江建设与社会善治
云南省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中国云南的环境保护与扶贫政策的相互联系研究
2019年云南农村社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治理的调查
抗战时期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在云南的人口普查
云南边境地区及跨境民族概况
云南跨境民族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
云南宗教文化与民族团结的关系研究导论
宗教与民族团结的理论阐释
国家与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