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高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33893字
所属图书: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逻辑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11-47
摘要:
西部地区是多民族地区,也是国家扶贫攻坚最难的地区。西部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我们认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西部的小康。同样,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大举措。因此,要建设好西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同时建设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要建设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首先就要了解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风险因素及成因。因此,本章将为大家呈现的是:在梳理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治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的风险,并就本次调查的方法、调查发现的问题和问题的原因进行学理层面的反思。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高风险
乡村治理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挑战和困境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
结构性失业与高风险失业群体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负外部性检视与超越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开发式扶贫风险及应对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风险感知与行为选择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究
民族地区农村不同民族儿童照料对非农就业的影响
文章目录
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治理方式介绍
1.传统治理主体 寨老
2.传统治理规范 习俗及习惯法
3.传统治理基础 血缘与信任
·
实证调查情况说明
·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高风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