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究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0966字
所属图书: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逻辑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理论的角度审视,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正式参与的一种补充,若积极引导、有效规范,必能在拓宽农民权益的表达渠道、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丰富政治沟通资源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参与行为的渗透性、参与手段的粗暴性、参与规则的非法性、利益要求的狭隘性、参与意识的落后性,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能力低下、破坏性较强,其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正面效应。如若不引起重视,在当前社会风险事件频发的语境下,必将引发新的社会风险。
关键词:

农民西部民族地区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状
  • 1.通过宴请、送钱、送礼等手段拉拢干部
  • 2.个人、集体越级上访明显增加
  • 3.暴力对抗、静坐游行示威等现象时有发生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风险
  • 1.容易形成负面的示范效应,增加乡村治理的难度
  • 2.冲击正式制度规范,扰乱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 3.削弱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 4.阻碍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形成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因
  • 1.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 滞后与短缺
  • 2.基层政府行为失范 自利与无奈
  • 3.农民利益表达渠道 阻塞与单一
  • 4.农民自身的因素 传统意识与非组织化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规避
  • 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质量
  • 2.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育农民良好的政治心理
  • 3.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疏通并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
  • 4.规范乡镇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