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开发式扶贫风险及应对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2920字
所属图书: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逻辑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114-127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扶贫主要是开发式扶贫。开发式扶贫是针对不同的致贫因素,采取区域开发、信贷扶贫、以工代赈、科技扶贫等综合性措施,弥补单纯的经济扶贫缺陷,并消除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制约因素,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发式扶贫模式在政府的扶贫行动中还引入了市场机制,较好地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结合。
关键词:
农村
西部民族地区
开发式扶贫风险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高风险因素分析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挑战和困境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负外部性检视与超越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风险感知与行为选择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究
民族地区农村不同民族儿童照料对非农就业的影响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文章目录
·
研究贫困问题新视角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开发式扶贫风险
1.扶贫瞄准机制有偏差,贫困人口享受的扶贫资源较少
2.贫困人口减贫幅度越来越小,扶贫成本增加
3.贫困人口增收效果不明显,低保救助与家庭收入水平“两张皮”
4.开发式扶贫难以有效应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扶贫绩效困境诱因
1.贫困人口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
2.贫困家庭受教育程度低,信息获取能力低下
3.贫困人口获取资源的能力短缺
4.扶贫过程缺乏贫困农户的参与
·
规避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扶贫风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