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1932字
所属图书: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逻辑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128-139
摘要:
从风险感知视角探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而本章之所以选择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这些地区是集贫困、落后等多种问题于一体的地区,少数民族种类繁多、民族关系复杂,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下,乡村治理难度较大:一方面,以传统权威、乡规民约为主的“人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与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的社会风险大量存在,黑社会、宗族势力滋生,社会越轨行为剧增,陈规陋俗泛滥,诸多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都处于低水平状态。可以说,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是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贫困落后地区,凝集着我国乡村治理的种种艰难、体现着乡村治理的一般共性。因此,从社会风险的视角探讨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的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乡村治理
农民风险感知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风险感知与行为选择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高风险因素分析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挑战和困境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负外部性检视与超越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开发式扶贫风险及应对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究
民族地区农村不同民族儿童照料对非农就业的影响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文章目录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风险感知之真实图景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1.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2.农民对基层治理组织的信任度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3.农民个人背景变量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