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化引领中国新成长阶段——2011~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李培林
出版日期:
2012年1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5608字
所属图书:
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运行中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中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物价得到初步控制,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突破性进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关键词:

城市化社会发展新成长阶段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课题负责人:汝信、陆学艺、李培林。参加本报告讨论的有:汝信、陆学艺、李培林、黄平、陆建华、沈杰。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文章目录
中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 1.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城市化引领新成长阶段
  • 2.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 3.城市化新阶段的区域格局深刻变化,中西部连续多年增长快于东部
  • 4.城市化新阶段的城乡关系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开始超越城镇居民
  • 5.城乡统筹成为发展新主题,城市化涉及全面社会改革
2011年中国社会发展总体形势
  • 1.经济平稳高速增长,物价得到初步控制
  • 2.民生财政支出增加,公共财政基本建立
  • 3.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就业结构继续调整
  • 4.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 5.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 6.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遏制房价飞涨
  • 7.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解决突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 8.社会心态总体积极向上,公众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1年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1.物价上涨影响民生,控制物价任务艰巨
  • 2.就业形势复杂性增加,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 3.劳动关系紧张问题增加,劳动争议事件增加
  • 4.收入分配受普遍关注,收入差距扩大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 5.环境污染治理难题未解,生产安全事故仍然频发
  • 6.社会诚信问题引发关注,社会道德风险凸显
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展望与对策建议
  • 1.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确保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
  • 2.继续推进民生财政,进一步加大社会发展投入力度
  • 3.继续扩大就业,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
  •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步伐
  • 5.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6.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社会诚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