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企业家培育社会企业的动力和策略研究——基于福州蓝丝带社会企业的探索性案例

作者:
徐正 朱晓红 林志刚 XuZheng ZhuXiaohong LinZhigang
出版日期:
2014年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6553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三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企业已经成为解决中国社会难题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而公益创投则是培育社会创新的有效方法。本论文聚焦于企业家孵化的创新,提炼出企业家运用公益创投方法培育此类社会企业的初步理论假设。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企业家的创新举措,文章使用了一家扶持青年创业的社会企业“福州蓝丝带商务会展有限公司”的案例来阐述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文章最后得出了三个理论假设。一是解释了企业家愿意发起社会企业的原因:志愿文化和志愿者网络培育了企业家的主体性,使得企业家从志愿者转变为公益项目的主导者,从而升华为社会企业家。二是探索了企业家运营社会企业的策略:在社会企业的起步阶段,他们倾向于首先尝试尽可能多的发展方式,然后选出最合适的业务模式。三是企业家运用社会企业来连接商业和公益的网络,社会企业在这种生态系统中更加容易生存,生态系统也变得更加稳定。

关键词:

公益创投社会企业孵化培育志愿者网络

作者简介:

徐正:徐正,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朱晓红: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回天治理研究院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社会企业、志愿服务等。

林志刚:林志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博士后,副教授。

XuZheng:

ZhuXiaohong:

LinZhigang: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案例描述
  • (一)福建省成立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运用公益方法扶持青年创业
  • (二)海西基金会的企业家导师发起“蓝丝带”社会企业,运用商业方法解决青年产品销售难题
  • (三)蓝丝带社会企业追求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平衡
分析和讨论
  • (一)志愿文化和志愿者网络促成社会企业家的诞生
  • (二)企业家使用尝试的策略来保障创新的有效性
  • (三)企业家营造社会企业的生态环境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