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谁拥有第二套房?——市场转型与城市住房分化

作者:
蔡禾 黄建宏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8684字
所属图书: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各个国家,私有住房都是最重要的财富指标,也是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最重要的视角。根据《中国居住小康指数》报告,在40个被调查的城市中,居民拥有住房比率最高的城市达到90.1%,最低的也有67.9%,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拥有住房的比率在70%~80%之间(罗屿,2012)。不仅如此,拥有二套(或多套)住房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有6.6%的人拥有第二套住房,2007年全国15%的家庭有多套住宅,北京则有约19%的家庭拥有多套住宅(Huang and Yi,2011)。但另一方面,传媒上关于“蜗居”“房奴”“蚁族”的报道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中国城市住房差别正在迅速扩大,住房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近年来,针对城市住房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基本上都是对一套房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当下中国的城市社会中,二套或多套住房分配问题更能凸显日益扩大的社会差别。因此,本文将选取二套住房分配来重新审视市场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

关键词:

住房

作者简介:

蔡禾:1954年出生,1987年获得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与企业组织,先后出版《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城市社会学讲义》、《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失业者群体特征及其社会保障》、《文明与代价——婚姻的嬗变》、《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

黄建宏:

文章目录
市场转型议题的四种理论解释
  • (一)市场转型理论 资源分配的市场规则
  • (二)国家中心论 资源分配的再分配逻辑
  • (三)家庭结构说 先赋性因素左右资源分配
  • (四)世代机遇论 资源分配的世代不同机遇
·研究假设和概念操作化
数据、方法和模型发现
  • (一)资料来源与变量分布
  • (二)统计方法
  • (三)模型发现
  • (四)一个补充分析 市场与再分配的关联性
理论再探讨和政策反思
  • (一)理论再探讨
  • (二)住房政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