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关于推动社会工作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对策研究报告
作者:
出版日期:
2019年4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2881字
所属图书:
云南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务与经验汇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4.301-326
向荣
陆德泉
兰树记
摘要: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后,随着一系列的政策推动,社会工作在东南沿海地区试点城市及西南部分地区快速地发展起来,但在我国部分内陆地区,如在我国沿陆界的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远滞后于其他地区。近年来,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论述时有出现,但关于社会工作参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研究尚不多见。本课题采用个案研究、专家访谈及文献综述等方法,结合国内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经验及启示,立足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探讨各地社会工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模式,为推动社会工作在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公共服务
少数民族地区
服务治理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性别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式妇女赋权”行动研究——以小母牛凉山彝族妇女增能与社区综合发展项目为例
绵阳市钧天古乐团社区文化建设案例
“政府造社会”: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生产”实践
政府公共服务与社区组织互助服务的有效衔接——以杭州四季青街道社区建设为例的实证研究
社区公共服务的新阶段:推进多功能的养老照顾
什刹海:探索街区治理新机制
社区复合治理与社区公共服务(代序)——北京市探索的社会学解读
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社区公共服务的操作性界定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的完善与区域公共文明的提升
文章目录
·
前言
社会工作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相关理论阐述
(一)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组织
(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定义及工作重点
(三)社区公共服务治理
推动社会工作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工作是创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工作是健全民族社区利益协调机制的客观要求
(三)社会工作是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受益群体权益保护的有力杠杆
社会工作参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经验总结及启示
(一)社会工作参与国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经验总结
(二)社会工作参与国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启示
社会工作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推动不足及政府各重要部门间未形成有效的推动合力
(二)发展缓慢,社会工作组织及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较少,没有形成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规模
(三)社会工作教育及人才培养体制有待完善
推动社会工作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紧迫性及有利条件
(一)推动社会工作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紧迫性
(二)推动社会工作参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有利条件
推动社会工作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社会工作全面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
(二)完善推动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支持政策
(三)加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四)多渠道增加社会工作组织的资金投入
附件:关于推动社会工作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建议
(一)明确界定社会工作在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社区公共服务治理创新中的角色和定位
(二)多种方式推动社会工作全面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
(三)完善推动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支持政策
(四)切实保障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经费
(五)大力发展和培育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组织
(六)健全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机制
(七)加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八)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