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地租经济、宗族村庄与现代生活

作者:
卢青青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8413字
所属图书:
城乡社会学评论 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伴随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市场越发成为塑造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立足市场经济起步较早的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村经验,以工业化发展为切入点,探究其工业化发展路径对村庄社会性质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塑造。珠三角农村的工业化是依托土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发展以集体分红为基础的地租经济。这一方面打破了村庄的封闭结构,冲击了村庄的传统社会性质,使村庄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呈现高密度、高风险样态;另一方面,地租经济分红使工业化发展作为市场红利而非压力进入,形成本地就业与在地城市化,从而保持村庄结构的完整性,宗族观念与规范秩序得以延续;而地租经济的稳定性与宗族家庭的保护性也塑造出本地无压力社会,农民的生产生活由此表现出享受性与消遣性特点。

关键词:

工业化发展地租经济宗族底色无压力社会农民生产生活

作者简介:

卢青青:卢青青,女,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

文章目录
·调研概况
·村庄概况
工业化背景下的村庄社会性质
  • (一)工业化背景下的高密度、高风险社会
  • (二)工业化背景下村庄的传统宗族底色何以可能
·本地人的务工概况与务工逻辑
·无压力社会与消遣性生活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