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转型期乡村社会村庄经济分层的社会确认

作者:
陈柏峰
出版日期:
2019年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2893字
所属图书:
半熟人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情”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普遍习俗,它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从经济层面上看,它是一种互助机制,人们可以依靠它转移因生命周期变化而带来的办大事的压力;在社会整合层面上,它是一种维护村庄社会团结的机制。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情尤其是“仪式性人情”70395592发生了很大异化。在之前的研究中,我曾以江汉平原的调研材料为基础,讨论了“仪式性人情”的异化。在江汉平原农村,人情的互助功能正在丧失,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借人情的互助之名而行聚敛财富之实,人情维护社会团结的功能也日趋弱化。70395593在宁波农村调研,70395594我们也发现了仪式性人情的异化,仪式性人情也正在失去维护社会团结的功能。不过,其中原因,并不是村民借人情来聚敛财富,而是人情日渐成为村庄经济分层的社会确认方式,成为阶层排斥的一种手段。在当前宁波农村,仪式性人情场合的送礼数额非常高,招待客人的酒席标准也很高,这导致处于村庄底层的村民根本操办不起仪式性人情,也无法广泛参与仪式性人情。这样,仪式性人情的规模大小就与办事村民在村庄经济分层中的位置相吻合,仪式性人情最终变成了村庄经济分层的社会确认场合。

关键词:

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村庄经济分层社会确认

作者简介: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在《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有《乡村江湖》等著作。

文章目录
·高涨的人情与酒席标准
·不同阶层农户在仪式性人情场合的表现
·村庄经济分层的社会确认和阶层排斥
·仪式性人情的功能异化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