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乡村社会价值观变迁中的农民自杀

作者:
陈柏峰
出版日期:
2019年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3327字
所属图书:
半熟人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国自杀死亡人口在当今世界自杀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十分惊人;农村妇女的自杀死亡率远远高于城市妇女,也远远高于城市男性以及农村男性;中国出现的妇女自杀率高于男子的现象,在世界各国中绝无仅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的自杀者中只有63%的人有精神疾病,而不像西方那样超过90%。70395687要说中国的自杀现象与精神病完全无关,63%也并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要像西方自杀学研究那样把自杀与精神疾病紧密相连,这个比例其实不够大。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妇女自杀,那么多农村人口自杀,那么多年轻人和老年人自杀,而不像西方大多数国家那样集中在男性、城市和中年人?显然,东西方的这种相异,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分布问题。自杀集中于男性、城市和中年人,这可以从涂尔干的经典自杀理论里找到依据,因为这些人群更容易遭受社会失范的冲击,更容易面临现代性所带来的异化、孤独、疏离群体等问题。而现代社会中年轻的农村妇女的自杀,使得涂尔干的自杀理论缺乏普遍的解释力。从而,我们需要从中国的本土经验出发,在社会学传统上研究中国的自杀问题。

如果将农村的自杀案例从具体的村庄中抽离出来,在村庄之外分析村庄生活中的自杀事件,就会造成一种村民的自杀与乡村生活无关的假相。抛开村庄生活,只关注自杀行为本身,就很难真正理解村民的自杀原因及其背后的逻辑。我们需要对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的村庄生活进行把握,借助于村落文化和村治状况等因素来理解村民的自杀行为。因此,我们研究自杀问题应当把自杀事件放回村庄,结构化地理解各种村庄现象,形成对村庄的整体认知,从而理解自杀事件与其他村庄政治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本章所涉及的村庄名叫李圩村,属于安徽省北部某农业县管辖。村庄位于淮河北岸,距淮河约30公里。李圩村由李圩、后朱、肖家、小胡家四个杂姓自然庄组成,一条乡村公路穿过其中的三个自然庄。李圩村是传统的农业型村庄,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花生为主,大部分村民的生活都还比较贫穷。

关键词:

乡村社会农民自杀价值观变迁

作者简介: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在《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有《乡村江湖》等著作。

文章目录
·调研所得的自杀案例
·自杀与贫穷的关系:初步的分析
·自杀背后的村庄生活逻辑
·自杀与农民价值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