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现代性的另类追寻——费达生20世纪20~40年代的社会改革研究
作者:
金一虹
杨笛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21441字
所属图书: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3.296-315
张静
周晓虹
乐江
摘要:
在所有有关费达生(1903~2005年)的传记和报道中,她都被称为“蚕丝专家”“蚕丝教育家”,民间对她亦有中国“丝绸之母”“当代黄道婆”之誉。费达生的历史贡献和地位,实则不应仅限于专业技术方面的成就,在20个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她还是一位重要的社会变革推动者、一位立足本土现实寻找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验者、一位试图改变女性在现代工业技术体系极度边缘化地位的践行者、一位现代性的另类探索者。本文分析了费达生20世纪20~40年代的社会改革。
关键词:
农村妇女
蚕丝业
农村工业合作
作者简介:
金一虹:
女,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院长、教授。
杨笛:
女,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女性学系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性别社会学、妇女史。
相关报告
日常生活政治化与农村妇女的公共参与
中国特色:平等与男女平等
“新农村”中的留守妇女问题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司法保护的相关问题
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竞选策略研究——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个案
政治传播:村民自治中农村妇女的有效参与——基于湖北省黄村的调查分析
广东珠三角地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实施过程的社会性别分析——以天津市大港区为例
NGO与农村妇女发展
江门市农村出嫁女权益受损的现状、原因及救济途径探讨
文章目录
乡村合作实验:先行者的历程
(一)技术下乡之始末
(二)从“土种革命”到“土丝改良”:乡村合作的进路
(三)开启乡村建厂和合作生产的新篇章
(四)设计建立农工一体、合作形式的代缫丝制
在“乡村小道”和“工业通衢”之间
(一)“把丝业留住在农村”
(二)对小型乡村生产合作社的争议与质疑
以合作体制对抗巨型资本
(一)巨型资本垄断之忧
(二)以农村工业合作“抗拒巨型工业化”
未曾列入正式议程的性别议题
(一)感知现代变迁中的性别化差异,发现妇女的力量
(二)催生第一代农村妇女的“挣工资者”
(三)建立对女工友好的生产空间
(四)田野和工厂中的“女先生”:进入技术管理层
·
结语:现代性的另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