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因社会、文化、个人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的社会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近30年来,广州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不断推进与发展,其政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89~2007年)、“两个体系”建立阶段(2008~2015年)和“两个体系”完善阶段(2016年至今)。其间,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得到大幅度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内容进一步丰富,受益对象从特殊困难残障群体向普通残障群体扩面,广州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与此同时,广州在残障社会福利方面依然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津贴水平较低、社会歧视、特殊教育资源不均、就业范围狭隘、无障碍设施供应不足和管理不规范等。本文通过对相关政策回顾与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回应上述问题,从而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社会保障残疾人广州 变迁与发展
廖慧卿:博士(中山大学/社会保障),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残障者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残障者社会工作。
张福静:张福静,在读硕士(MSW),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范铬华:范铬华,在读硕士(MSW),佛山市南海区社会工作学者与学生联会项目干事,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