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NGO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概况调查——基于社会工作视角

作者:
韦克难 冯华 张琼文 WeiKenan FengHua ZhangQiongwen
出版日期:
2010年7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29999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六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汶川地震后,大量的NGO进入灾区提供了很多公益服务。通过对149个NGO的调查问卷分析,可以发现NGO所关注的议题较为多样,他们具体的服务项目也较多,大部分的NGO对自己在灾区开展的服务都有督导和评估,组织的性质也呈现多样化,组织的资金来源也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的组织有资金上的压力。从对NGO的调查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介入灾后恢复重建NGO的这样几种基本模式:高校社会工作站型,民间型,嵌入政府型。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可以考虑发展的策略有:必须着力解决重物资设施建设,轻社会服务、轻社会建设的现象;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应充分认识NGO的服务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应该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基金会等资助方与NGO的合作机制;探索在灾区建立民办非企业试点;理顺政府与NGO的关系,保障NGO开展社会工作的合法活动空间;NGO要加强能力建设。

关键词:

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灾后重建汶川地震

作者简介:

韦克难:四川成都人。198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应用社会学和福利社会学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主持教育部、民政部等国家重大项目多项。

冯华:冯华,博士,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社会工作

张琼文:张琼文 博士,助理研究员,就职于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基层治理、社会经济学。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城市问题》《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课题2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研究生“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1项。长期承担社会工作实务工作,被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市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聘为专业督导。

WeiKenan:

FengHua:

ZhangQiongwen: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与过程
·调查结果
结论与建议
  • (一)主要结论
  • (二)主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