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地震之后:我们能做什么?
作者:
卢芳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报告页数:
3页
报告字数:
1857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三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273-27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
王名
摘要:
汶川地震发生后,所有中国人都震惊了,也震撼了每一个身处国外的留学生们的心。在东京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原本不太活跃的同学们,更是一时语涩,只有满面泪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经历彻夜的难眠,开始被同样一个问题困扰:我们,能做点什么?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公民社会
汶川地震
作者简介:
卢芳:
卢芳,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社会理工学研究科硕士。
相关报告
汶川地震的社会影响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与本土文化保护研究结论与建议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救援与恢复重建效果评估报告执行摘要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试点监测评价终期调查报告
灾后重建中自组织的故事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法律扶贫”
德国的职业培训及其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启示
NGO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概况调查——基于社会工作视角
5·12汶川地震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从赈灾捐款看我国公民社会的培育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