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旧学,新学,实务与政治网络形成
作者:
侯俊丹
出版日期:
2018年4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15562字
所属图书:
社会组织化行为:案例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4.59-84
张静
摘要:
本文认为传统经世之学在学制转型中带来普遍启蒙教育,重新开辟了所谓“良知” 意义上的抽象观念,在资本推动下带来商业社会的普遍联合(商会)———两者都是现代理性社会实现抽象化和均平化的前提,也是现代政党成立的基本前提;但另一方面, 以预备立宪公会为代表的团体政治动员及途径,仍然依赖传统社会结构,换句话说,帝国家产制下的身份和关系形态仍然在发挥作用。
关键词:
宪政体制
整治网络
学制转型
作者简介:
侯俊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相关报告
个体与公共的组织化关联
社会团体:公共利益组织化问题
基层水利供给组织变迁(1949~2011)
公共品提供与组织替代
两次事件 不同结局
网络与市民意见组织化
“乐青”与乐生院保留运动
文章目录
·
研究问题
学术和组织要素
陈黻宸:以“史官制”为原型的代议体系
汤寿潜:实业政治
书院教育和家学体系下的师承关系:以诂经精舍为例
士人结社:以求志社为例
科举制下的同年关系
跨越学派的联合:校雠
·
社会条件之变:学制
·
组织之变:心态与团体
关系网络:以预备立宪公会为例
张謇、郑孝胥、汤寿潜
上海商务总会
上海南洋公学
·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