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灵岩山寺佛教安养院寺院养老调研报告
作者:
齐腾飞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2923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7.410-426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本文介绍寺院养老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寺院,更在于其超越本土文化的适应性。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有尊严地老去仿佛已成为世俗社会的奢求。而寺院养老为我们反思世俗社会的养老方式提供了一个“取法的张本”。安养,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房子让老人度过余生,而是一个具有深层次文化意义的范畴。
关键词:
老人
灵岩山寺佛教安养院
寺院养老
作者简介:
齐腾飞: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东非土地问题(深圳,518000)。
相关报告
人间佛教寺院养老·生命意义的社会文化建构案例分析之三·
寺院养老与孝道救赎——超越家庭养老的空间研究
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家庭伦理与亲密关系
“养房防老”和“大作小”:都市老年人家庭的个体化趋势及合作社模式困境
照料孙子女的选择背后:北京市老年人的个案研究
老年照顾:家庭还是社会服务?
家庭在长期护理中的角色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老人利他型自杀的形成机制分析——基于鄂中地区S村的个案研究
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
老有所医
文章目录
·
安养院的缘起
安养院的管理
1.管理架构和管理人员
2.进入安养院的门槛
3.安养院的作息
4.饮食
5.穿着
6.居住
7.费用
·
安养院功能分区
·
安养院内部的互动
·
安养院与外部的互动
·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