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导论

作者:
吴鲁平 韩小雷 高鑫
出版日期:
2005年10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6658字
所属图书:
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照顾和培养这些儿童,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孤残儿童采用的养育方式主要是机构照料。在推进儿童福利社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有益于孤残儿童身心、社会健康发展的照顾模式。如助养、代养、收养以及家庭寄养等模式。家庭寄养有利于孤残儿童重返社会,融入社会生活,体会家庭温暖,重塑健全人格,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实现了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本研究主要以北京大兴礼贤镇的寄养家庭为研究对象,围绕家庭寄养的现状和家庭寄养政策两个维度完善家庭寄养政策,推动家庭寄养项目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关键词:

社会福利家庭寄养机构照料

作者简介:

吴鲁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社会心理研究》《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调研报告80多篇,其中,近20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政治学》和《青少年导刊》等全文转载或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部分转载;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2项,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代表作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等。目前的重点研究领域为青少年价值观和青少年政治社会化。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韩小雷:

高鑫:

文章目录
·(一)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
(二)研究课题的明确化
  • 1.寄养家庭照顾被寄养儿童的动机
  • 2.寄养家庭照顾被寄养儿童的具体行动
  • 3.寄养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
  • 4.家庭寄养的效果
  • 5.家庭寄养项目或政策评估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