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研究结果

作者:
吴鲁平 韩小雷 高鑫
出版日期:
2005年10月
报告页数:
124页
报告字数:
72537字
所属图书:
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研究对家庭寄养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调查中所涉及的寄养家庭,担负起了养育孤残儿童的责任。而这些孩子原本是由儿童福利院等国家福利机构负责照顾的。寄养家庭最初申请接纳被寄养儿童的动机是多方面的,但以同情、关爱被寄养儿童等情感方面的内容为主。福利院在考虑寄养儿童的生活条件时,家庭收入成了重要的条件之一。家庭硬件环境是福利院考察的重点内容。家庭寄养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孤残儿童的需求满足程度方面,即家庭寄养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院舍模式的效果。因此,孤残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是一个重要的效果评估标准。
关键词:

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寄养家庭收入

作者简介:

吴鲁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社会心理研究》《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调研报告80多篇,其中,近20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政治学》和《青少年导刊》等全文转载或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部分转载;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2项,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代表作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等。目前的重点研究领域为青少年价值观和青少年政治社会化。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韩小雷:

高鑫:

文章目录
(一)寄养家庭接纳被寄养儿童的动机
  • 1.同情和关爱这些孩子
  • 2.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3.有闲暇时间照顾孩子
  • 4.当时挺好奇
  • 5.获得经济收入
(二)成为寄养家庭的必要条件
  • 1.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 2.家庭要具备一定的设备
  • 3.对寄养妈妈有更高的要求
(三)寄养家庭的行动与经验
  • 1.照顾被寄养儿童的人员和数量
  • 2.寄养家长需要应对的各种问题
  • 3.对被寄养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况
  • 4.培训被寄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情况
  • 5.寄养家庭对被寄养儿童的情感投入情况
  • 6.家长对被寄养儿童的希望
(四)寄养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及要求
  • 1.社会支持的必要性
  • 2.社会支持系统的结构及其类型
  • 3.家庭寄养中的经济支持
  • 4.期望得到家庭寄养指导中心更多的工具性支持
  • 5.期望福利院多给些抚养费用
  • 6.期望福利院能够根据孤残儿童状况对抚养费用进行分级
  • 7.期望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 8.期望福利院切实落实好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五)家庭寄养的效果评估
  • 1.促进了被寄养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协调发展
  • 2.给寄养家庭增添了不少乐趣
(六)寄养家长的收养意向
  • 1.寄养家长对收养概念的理解
  • 2.收养的意愿
  • 3.收养的动机
  • 4.收养孩子的主要顾虑
  • 5.家长对收养政策的希望与要求
(七)对10个家庭照顾被寄养儿童经历的情景分析
  • 1.对寄养家庭3的个案分析
  • 2.对寄养家庭13的个案分析
  • 3.对寄养家庭15的个案分析
  • 4.对寄养家庭17的个案分析
  • 5.对寄养家庭18的个案分析
  • 6.对寄养家庭24的个案分析
  • 7.对寄养家庭25的个案分析
  • 8.对寄养家庭26的个案分析
  • 9.对寄养家庭27的个案分析
  • 10.对寄养家庭28的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