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对策与建议

作者:
吴鲁平 韩小雷 高鑫
出版日期:
2005年10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4956字
所属图书:
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众多的事实已经证明,家庭寄养是促进孤残儿童社会性成长,回归主流社会最为有效的孤残儿童照顾模式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家庭寄养工作,提高家庭寄养的工作水平,使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事业能够全面地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在肯定家庭寄养成效的同时,还需要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

家庭寄养《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寄养儿童

作者简介:

吴鲁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社会心理研究》《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调研报告80多篇,其中,近20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政治学》和《青少年导刊》等全文转载或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部分转载;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2项,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代表作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等。目前的重点研究领域为青少年价值观和青少年政治社会化。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韩小雷:

高鑫:

文章目录
·(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快制定与《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家庭寄养评估体系,加强对寄养家庭的管理力度
·(三)要不断完善对家庭寄养政策的评估,使家庭寄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家庭寄养指导中心等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加人性化地完成服务工作
·(五)吸引寄养家长更加积极地参加家庭寄养服务机构组织的专门培训,更多地关注孤残儿童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
·(六)完善和落实反馈机制和奖励机制
·(七)进一步改善寄养生活费的支付标准
·(八)积极地解决被寄养儿童的就学问题
·(九)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寄养政策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