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探讨志愿服务组织在救灾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以志愿服务组织在整个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中跨部门协调合作的角色为探讨的中心。其中,笔者分析比较两个案例,分别是新加坡红十字组织参与2004年印度尼西亚南亚海啸的救灾行动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救灾行动。研究也阐述灾后因应与重建工作中,对于救灾资源的管理与动员机制,并提及如何利用组织中创新的机制使救灾资源得以合理有效的分配,如何利用公共管理的观念使诸多救灾单位能有明确的责任,管理并监督救灾的成果。为了对两个红十字组织在不同救灾工作、不同地点进行更系统性的分析,本文引进2006年Bryson,Crosby和Stone的跨部门协调合作模式的架构,具体分析两个救灾案例的各个面向,希望藉由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做为日后各地与各级政府在协调救灾单位时的参考,同时也藉由本研究,点出志愿服务组织在救灾系统从初期因应到中后期的重建过程中,其跨部门协调合作的角色变换,并提供政府与社会在防灾与减灾工作中一些具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