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从生存型到发展型:上海社会救助体系的转型

作者:
章晓懿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6846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上海已基本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的生活救助为基础,以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实现社会救助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的目标。但上海社会救助制度也存在救助标准偏低,贫困家庭依然难以摆脱困境;救助形式单一,难以适应城市新贫困家庭结构变化;救助体系包容性不足,难以满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需求等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推进上海市社会救助体系转型的思路:加大救助力度,促进分配公平;发展多元救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包容性救助,促进社会融合。

关键词:

社会公平社会救助分类救助发展型救助

作者简介:

章晓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文章目录
·上海市“9+1”社会救助体系的构成
上海市社会救助家庭特征与救助水平
  • 1.上海市城镇低保家庭特征与救助水平
  • 2.上海市医疗救助家庭特征与救助水平分析
  • 3.上海市教育救助家庭特征与救助水平分析
  • 4.上海市住房救助家庭特征与救助水平分析
  • 5.上海市就业救助家庭特征与救助水平分析
  • 6.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制度
上海市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 1.救助标准偏低,贫困家庭依然难以摆脱困境
  • 2.救助形式单一,难以适应城市新贫困家庭结构变化
  • 3.救助体系包容性不足,难以满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需求
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
  • 1.加大救助力度,促进分配公平
  • 2.发展多元救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3.发展包容性救助,促进社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