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人水关系变迁与可持续发展——云南大盈江畔一个傣族村的人类学考察
作者:
郑晓云
皮泓漪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466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9.336-351
陈涛
崔凤
摘要:
人水关系是人类在利用当地的水环境获取生存资源、与水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水文化。人水关系的变化对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云南大盈江畔一个傣族村寨项棒寨的考察,分析、研究当地近年来人水关系的变化。田野研究显示,这一村寨早期的人与河流为主体的水环境呈现着一种良性和谐状态,然而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河流权属关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人与河流的关系开始朝着非良性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近50年来,当地水文化逐渐丧失,人类对河流过度开发,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水文化的重建和人水关系的良性建构,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水文化
人水关系
生态人类学
作者简介:
郑晓云: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皮泓漪: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所
相关报告
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人类学视野下藏族社会的洁净观与废弃物处置利用研究
傣族的生活环境与饮食文化
傣族的水文化、水环境与健康生活
纳西族的水文化与水智慧
雾村的水资源管理的人类学思考
水文化视野中的城市水涝原因及对策
黄河流域水文化发展报告
扶贫开发战略演变与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阶段性特征
赤溪村“换血”扶贫历程(1994~2003年)
文章目录
·
研究点概况
河流与生计
1.日常生活中对河流的利用
2.水与人生礼仪及节庆
3.农田灌溉
4.水能利用
河流的管理
1.河段管理
2.灌溉管理
3.汛期治理
人水关系的变化
1.河流的污染与资源退化
2.河道资源的过度利用与河道的破坏
3.引水工程发展与用水方式的变化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