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平台劳动者的就业状况、身份认定与权益保障(2003~2018)

作者:
肖竹
出版日期:
2019年12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8094字
所属图书:
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9)
摘要: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新及分享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工业化基础上的传统就业方式,共享经济在就业方面的“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更加凸显。网络平台就业为不同利益群体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收入,增加了灵活就业岗位,并日益呈现出明显的零工经济特征。平台用工对劳动关系运行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争议集中于“线下网约工”和“线上众包工”这两种用工模式。平台劳动者就业呈现出兼职化、非稳定性和权益缺乏保障的特征。平台工作者的身份认定及权益保障问题备受关注,各国尝试选择不同的应对路径。我国未来应改革劳动者身份认定与其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完全捆绑关系,构建覆盖所有劳动者不同层级的权益保障体系。

关键词:

就业权益保障平台用工身份认定

作者简介:

肖竹:经济法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劳动法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目录
平台劳动者就业状况
  • (一)平台企业的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 (二)平台就业的零工经济特征
  • (三)平台经济的用工模式及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 (四)平台劳动者就业的特点
平台劳动者的身份认定
  • (一)我国平台劳动者身份认定的司法实践现状
  • (二)国外平台劳动者的身份认定——以美国、英国为例
平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 (一)平台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路径选择
  • (二)平台劳动者的基本工作和社会保障权利初探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