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女性财产权益的保障——《物权法》制定实施中的性别视角
作者:
李明舜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940字
所属图书:
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156-165
蒋永萍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财产是人类生产、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财产经济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物权法》可以说是一部治国安邦的大法。由于《物权法》的制定和颁行确认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反映了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体现了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落实了宪法的原则规定并使之迈向了制度建构,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其物质财产利益的需求,因而在中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权益保障
女性财产
《物权法》
性别视角
作者简介:
李明舜:
中华女子学院教授。
相关报告
业主自治与小区善治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镇医疗保险改革——以上海模式为例
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解决中国老年妇女问题的重要性
元杂剧中的青楼女子形象浅析
女性的再现:性别视角下社会学史的重构
试析华语恐怖电影之中的男权意识形态话语——从新《画皮》说起
社会性别视角下广州女性就业保障分析
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安置新房分配研究
农民工子女的抗逆力研究——基于性别对比的视角
非政府组织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保障
文章目录
·
《物权法》是中国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保障妇女财产权益需要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优化《物权法》实施的社会环境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物权法》
(一)对《物权法》基本原则的性别分析
(二)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性别陷阱
(三)以性别视角看居住权的缺失
(四)对农村妇女财产权益保护的突破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