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城乡家庭孩子的养育模式及其特点(2011~2012)
作者:
刘爽
商成果
出版日期:
2018年4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4289字
所属图书:
流动与家庭:人口发展新形势下的考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4.182-202
宋健
巫锡炜
摘要:
家庭结构的核心化、简单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现代人口转变,我国出现的影响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化之一。 在生育观念改变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双重影响下,少生、优育已成为当代夫妇生育决策的集中体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个父母最热切的期盼。整个家庭生活围绕着孩子“转”,家庭消费明显向孩子倾斜成为我国众多城乡家庭的选择。而在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更高的特大城市,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大批涌现,父母对孩子更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孩子作为一种“奢侈消费品”的特点日益凸显。因此,近些年有关孩子抚养的话题,吸引着大众和舆论的视线,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关键词:
北京
城乡家庭
养育模式
责任体现
作者简介:
刘爽:
商成果:
相关报告
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与消费者反馈——未来增长的启示
2020年北京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2008年北京社会形势分析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人文环境的影响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以及中国人文精神的影响
北京职工文明拉拉队的调查与思考
北京农村及城市女性贫困人员思想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劳动关系现状与相关问题调查
当前北京私营企业主群体特征和发展诉求分析
北京市企业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目录
·
以往的研究
·
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分析
(一)孩子是影响家庭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付出
(三)注重孩子的精神价值与父母的责任体现
(四)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部分养育行为的重要因素
·
基本判断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