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广州市流动人员犯罪调查与防控研究

作者:
黄石鼎
出版日期:
2008年7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860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0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流动人员犯罪问题是现今广州市存在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治安危害,还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在详细抽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广州市犯罪流动人员的基本结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并对目前广州市流动人员犯罪活动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章将流动人员犯罪分成职业犯罪、逆社会化犯罪、因势所逼的犯罪三种类型,并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针对广州市的现实提出了控制流动人员犯罪的社会策略。
关键词:

流动人员犯罪特征犯罪原因抽样调查防控

作者简介:

黄石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城市现代化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城市问题研究。有专著《文化地理学》(合著);论文有《流动人口管理的初步研究》、《信息社会的城市管理》、《现代化大都市解析》等。

文章目录
广州市犯罪流动人员的基本构成
  • (一)地域性特征明显
  • (二)犯罪主体主要是青壮年男性
  • (三)犯罪流动人员居住地以“边缘性”社区为主
  • (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 (五)职业构成以低收入行业为主
犯罪流动人员的社会特征分析
  • (一)社会化程度低,角色边缘化
  • (二)对社会环境存在负面认知,对犯罪活动认识模糊
  • (三)对作案成本与收益比较的判断是理性的,但思维方式出现偏差
  • (四)犯罪始于满足腐朽生活、好逸恶劳的恶习
流动人员犯罪活动的总体特征分析
  • (一)流动人员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 (二)重新犯罪的流动人员占相当比例
  • (三)以地缘和血缘关系结成团伙犯罪的比例高
  • (四)犯罪活动的原始野性、本能性和暴力性的特点
流动人员犯罪的分类及成因分析
  • (一)职业犯罪分子
  • (二)逆社会化人群犯罪
  • (三)因势所逼的犯罪
应对措施与建议
  • (一)加强合法暴力的使用,震慑流动人员犯罪的气焰
  • (二)规范创新流动人员信息管理体制
  • (三)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社会化教育
  • (四)重点控制娱乐场所,加大宣传犯罪预防力度
  • (五)创新出租屋管理模式,建立流动人员信息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