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系统动力学如何改进我们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作者:
赵德余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8173字
所属图书:
政策系统动力学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无论哪一种政策研究,最重要的是政策系统的变化背后的各种因果逻辑关系模式是否能得到合理的逻辑一致的解释。如果突出系统动力学的解释功能,则宏观的政策系统结构和微观行为要结合起来。系统动力学可以引导我们既看到树木与人(微观组织及其行为),也看到整个森林或生态系统(政策系统)。政策系统动力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基本的特征性问题需要特别给以关注,如物理系统与观念系统、利益相关者与研究者的介入、变量的可测量与不可测量、可干预与不可干预的相对性、渐进主义与激进主义的系统逻辑等。当然,还需要认识到政策系统动力学方法的运用既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点,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政策系统因果逻辑关系微观行为

作者简介:

赵德余:(1974~ ),男,安徽巢湖人,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系主任,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复旦发展与政策评论》、《社会政策评论》主编。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杨浦区民政局挂职副局长。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政策科学理论研究以及在农业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在《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管理科学学报》以及《新政治经济学评论》和《中国人口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获国家劳动与保障部首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一等奖、国家计生委与中国人口学会著作奖一等奖以及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中国粮食政策史:1949-2008》、《政策科学方法论》、《主流观念与政策变迁的政治经济学》、《政策制定的逻辑:经验与解释》、《政策绩效评估》、《公共政策:共同体、工具与过程》、《权利、危机与公共政策》、《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控制与规则重构》等。主持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后期资助2013年重点项目等。开设“政策实施研究”、“政策过程分析”、“政策系统动力学”、“政策案例分析”以及“社会政策导论”等课程。

文章目录
·系统结构与人的微观行为:森林、树木与人
政策系统动力学方法运用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关系
  • 1.物理系统与观念系统
  • 2.利益相关者与研究者的介入:参与式研究
  • 3.变量的测量与不可测量:模拟与解释
  • 4.可干预与不可干预的相对性
  • 5.渐进主义与激进主义的系统逻辑
  • 6.系统循环反馈机制的独立性、关联性与主导性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