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贵州省“四帮四促”活动的效力、限度及改进策略

作者:
高刚 林苑
出版日期:
2012年7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001字
所属图书:
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四帮四促”活动因其发挥了独特的组织优势而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干部,活动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塑造了政府良好的形象。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问题。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应对问题,完善机制,才能实现“四帮四促”活动更好地开展,更好地突出“两加一推”的主基调,为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重大战略创造条件。
关键词:

“四帮四促”效力局限机制完善

作者简介:

高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贵州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任驻村扶贫干部、望谟县副县长(挂职)、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入选“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宣部马工程(执行组长)、贵州省社科规划等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独著或主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部分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研究报告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林苑: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社会治理与反贫困。

文章目录
·“四帮四促”活动的背景及进展
“四帮四促”活动的效力
  • (一)帮促活动体现的“中国模式”特征彰显了诸多政治优势
  • (二)帮促活动强调的“一线工作法”转变了干部作风
  • (三)帮促活动产生的“综合效应”塑造了政府良好形象
“四帮四促”活动的局限
  • (一)部门定点挂帮模式使得帮促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不够
  • (二)督查过频与督查缺失并存使帮促工作的落实不力
  • (三)上传下达的动员模式容易使帮促陷入泛化倾向
  • (四)因帮扶部门业务范围的差异导致帮扶效果存在显著的不同
  • (五)因人员更替过快导致帮扶活动的延续性和系统性不足
优化“四帮四促”活动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 (一)系统谋划,按步骤、按计划开展帮促活动
  • (二)确定重心,发展性帮促是根本,应急性帮促是补充
  • (三)完善机制,使帮促干部下得去、用得上、有地位
  • (四)适当督查,使帮促活动措施到位
  • (五)优化作风,提高帮促活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