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宗族文化和闽北家族教育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36页
报告字数:
32042字
所属图书: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闽北家族教育中除了宗族塾学主要类型之外,宗族文化也是闽北家族教育中的一种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社会,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家族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有族产、祠堂、义塾等。闽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其主要标志为重视兴修祠堂、祭祀先祖、祭祀仪式、修纂谱牒、沿用昭穆等内容,这些宗族系列活动与家族和睦、重根重节、道德教化的教育思想密不可分。延平南山游定夫祠的楹联“祖有功宗有德,修先人于一堂,序昭序穆;圣可学贤可稀,启后裔于百世,报德报功”,一定程度上体现宗族文化的部分内容与目的。费孝通曾说:“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40~41页。这表明宗族具有组织功能。所谓组织功能是指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族组织为载体、以广大族众为基础,动员族内一切力量,组织互助合作,进行各种宗族活动的功能。王天意:《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兴修祠堂、续修谱牒、沿用昭穆和传统的祭祖仪式等活动在闽北得到了严格的传承。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兴修祠堂与重根重节教育
  • 祠堂的结构与隐喻
  • 祠堂具有“敦崇重本”的职能功用
  • 祠堂祭祀的经费来源与祭产管理
  • 祠堂祭祀具有“隆礼报本”的教育意义
  • 祠堂的作用
·第二节 续修谱牒与敬宗睦族教育
第三节 沿用昭穆与道德教化教育
  • 昭穆的内容
  • 昭穆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