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德育教学中的畸形社会化倾向:问题及对策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字数:
4390字
所属图书:
筚路致远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如何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成为一个社会人的问题,也就是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所谓人的社会化,是指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形成人的社会属性,促使其与社会保持一致性,实现人的共同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承担着两个任务: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即引导学生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即引导学生如何去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组织、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各种关系。关于“做人”这一方面,在学校主要通过德育社会化来完成的。所谓德育社会化,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及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及一系列活动,让受教育者在解决社会互动的矛盾中逐渐养成社会所需要或认可的德行的过程。要使这一互动过程更加合理和有效,就应遵循以下客观规律:德育的具体内容、方式、水平与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不同阶段的发育状况相适应,与不同时期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状况及需要相适应,与当时整个社会的实践状况与要求相适应,德育内容之间的安排也要彼此相适应。在本文中,我们把学校德育社会化内容的安排所出现的非规律化的倾向称作畸形德育社会化现象,简称畸形社会化倾向。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畸形德育社会化倾向
畸形德育社会化倾向的表现
  • 1.德育社会化中的过度倾向
  • 2.德育社会化中的滞后倾向
  • 3.德育社会化中的片面倾向
  • 4.德育社会化中的重复倾向
  • 5.德育社会化中的冲突倾向
·畸形德育社会化倾向的危害及对策